
正好與樓下的「功夫之王」成為一個明顯的對比,筆者並不是個特別喜歡幫自己部落格蓋房子的人,這可以在筆者根本沒有幫部落格做宣傳的個性中看出,一個月寫個幾篇文章雖然不是難事,但是把文章當飯吃,老實說,未必對一個作家是好事,因為永遠只是習慣打掃,最終也只不過是一台吸塵器,有動於心,抒發于白紙,揮毫落筆不帶偏差,這才是宗匠。
寫的這麼急,有一半,也是因為今次評論的電影,真的是兩極化差異非常大,大書特書一番,倒也有趣,亦讓八月還在當兵的筆者,可以為了來不及觀賞這部作品,做一個遲來的評論。
筆者,是個很喜歡看動畫的傢伙,對我來說,動畫也是一種作品,並不必單純用年齡或是所謂的幼稚來區分,因為美就是美,難道畢卡索就是傳統美,那才是美,而現代美,就一定只是普普藝術嗎?我想答案就是這樣,在外國,其實動畫的評價,已經是越來越抬頭了,如果說有一天,不想枯燥乏味的話,相信我,有時候看看動畫,將會讓你有種不一樣的視野。
宮部美幸的作品,推理風格相當明顯,她曾經獲得「達文西」雜誌票選作家的第一名,編劇功力頗為深湛,在《勇者物語》中,作者相當罕見的揉合了奇幻與RPG的特色,比方說出場一定要從「試煉洞窟」這種的,然後會有長老或是導師或是村長,或是任何謎之老頭先給你一點提示這種的,於是給完提示後,整部電影便藉由一個小男孩的冒險,帶領觀眾穿越現實與奇幻之間。
開眼電影網給的評價是:"場景奇異程度有如東洋版的「納尼亞傳奇」,劇情的迷幻色彩與刺激,更與「羊男的迷宮」不相上下,三者皆是由小孩展開的冒險歷程來暗示現實世界的醜陋與險惡",基本上,這作品以這種觀點來看,倒是有點拿狗屎比糖果了,因為前二者的票房,說不上如何好,而評價,極端的貶也多於褒,就整體架構而言,「勇者物語」歷史地位或許不高,但是他的刻畫,卻充滿了濃濃的,屬於東方式的細膩,相較之下,以電影的鋪陳而言,是勝過前者太多(小說的話不做比較,此乃對大師的尊重)。
讓人訝異的是整體劇情的簡潔,一直到了中段,才讓觀眾會慢慢發現,許多NPC......不,劇情中人物開始會或多或少的說著同一個概念,那就是「每有一人要來實現一個願望,幻界便破壞一次」,這種急遽的掉頭性,是相當有意思的,也讓觀眾們開始體會,其實這劇情的深度,遠比我們看到的更多,並且更充滿了諷刺性。
倒吃甘蔗的擴大劇情深度,讓整部電影的高潮明顯的較為集中,越接近片尾,也越接近想要講述的核心,整體劇情如果用RPG的觀點來看,其實倒也沒編錯,很多遊戲的設定,「魔族降臨」往往都才是一開始冒險的主軸吧。
這雖然是有少年,但沒少女的動畫,並且全部人都知道另外一個人所做的壞事,儘管奠基在這簡單的世界架構上,刻畫卻絲毫不含糊,象徵性的場面極多:包括最後的戰役,也就是在往命運塔的途中戰鬥....。
應該是為了引伸為與命運對抗,並且堅強的持續戰鬥下去,只有不放棄希望才可以改變命運,這是一種很傳統的「愛與正義」的概念,差別只是在戲法人人會變,這一種直接切入卻不失細膩的表現手法,很讓人耳目一新,而蘆川美鶴與三谷恆的作法迥然不同,反映出了相當確實的「強取豪奪,並無助益」這個概念,與中段前的劇情人物的感嘆相互對應,也讓劇本的世界,顯示出他嚴肅的一面。
電影的結局是好的,蘆川美鶴的再出現,有著命運被更新的意涵,但是那過場,卻令人動容,雖然我們總是在「魔力小馬」、「神鬼戰士」等劇情中看過類似的設定,但是那種永遠想要達成的願望、千辛萬苦也要去追尋的願望,不過是想參加慶生會,如此小小的盼望,卻彷彿奢侈的需要遭到天譴般,如此的鼻酸,他不是死去,是回家了....其實對他的願望而言,究竟到底有沒有需要以毀滅整個幻界來交換呢,我想這就是一個偉大作品他所應該要具備的東西:一種充斥在胸口中的,使人反思的真意。
我們回頭看看,在許多大成本的電影中,有很多電影的劇情是峰迴路轉的,是崎嶇坎坷的,這種劇情編排並非不好,相對的,如果掌握的好,那反而讓人看的過癮,但是十有五六,都是弄巧成拙為多,讓一個三歲小孩子來拿大槌,只會更容易頭破血流,筆者相信,越是高明的劇情,掌舵的功力便得相對增高,對於難度的掌控收放,也才是考驗一位導演的真正試題。
台灣電影界,喜歡自吹自擂的是佔了半數以上,焦點集中的太小,而創意也往往蓋過了本來清晰的思路,用小碗要去盛大海,可以裝下的又只能有多少呢?不如用一種平實的態度,仔細的刻畫好每一個鏡頭,在「勇者物語」簡潔的分鏡下,就算是一個小眼神,也讓人動容,這種平實的手法,正是台灣電影需要學習的關鍵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