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這種生活,我寧願不要


  以前Google在徵才的時候,嗯,不對,不是以前,是最近......

  以前Google在徵才的時候啊,曾經出過一個問題,這種問題又被戲稱為微軟考題,他是這樣問的啊:人孔蓋他媽的為什麼是圓的?

  靠被,我他媽的怎麼知道。

  這種問題聽說是一名叫做理查德的人渣回答的,歷年來有許多作家都針對這種考題還有解法來出書,有威廉斯,龐士東等等,那Google的人當然不需要問你要怎麼移動富士山還是你有幾根頭髮這種的,他的問題挺簡單的,主考官說,我的電腦什麼都有,就是沒有OFFICE的軟體,結果你的秘書在你要開會簡報前十分鐘把文件檔傳給你,很不幸的又是docx的格式,主考官該怎麼辦呢?

  於是很多面試者不加思索的馬上說可以趕快利用OpenOffice,或是利用線上轉檔等工具,但實作的時候主考官拿手表出來計時,下載都還沒一半就已經超過十分鐘了。

  這個問題有沒有解法呢?

  我有時候覺得這些人怎麼有辦法蠢成這樣,難道他們連直接把文件上傳到Google文件都不會嗎?

  然後開成PDF擋不就好了,為什麼人總是會喜歡繞遠路呢?

  充斥著白痴的環境,常常讓我覺得,為什麼他們不聰明一點,每當想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唉,要是世事能如我所願,不知道有多好。

  很多人知道我的生活後,常常會羨幕的說:哇,好好喔,我也想要這樣,然後又會對你說:這樣很好耶,只要挺過去,你的生活會很充實呢。

  媽的,充實個屁,我的腦袋已經夠"充實"了,當你今天得忙報告的隔天,又得找公司的各種資訊時,你應該怎麼做,把一個屁股當兩片去分別坐在不同座位上然後再把腦袋扳成兩顆去思考嗎?

  充他媽的狗屁實......

  有人知道我目前除了睡覺外最想做什麼嗎?

  那就是把小說好好寫完,能在每天的下午好好思考劇情,慢慢的寫,寫成一部偉大的作品,還是為了WM6.5上面的程式好好思考琢磨一整天,我他媽的寧願當宅男宅到死,我他媽的為什麼會這麼累,累他媽的跟條狗一樣。

  逼婚,工作,報告,出去玩,我的時間呢,我的時間呢,幹你娘咧。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男人當如是 - 同居生活

  話說......有一天,我終於考上研究所的時候。

  想想看,久違的學生生活與充滿女大學生的環境是多麼的誘人,現在這種可以跟二十幾歲女大學生共同相處的俱樂部,一個月要價需要兩萬餘元,只要當上學生的話,這種生活就是免費,而且到處都有機會。

  真系勁野,學校生活,我來了!!


  不過,經過了幾個月後,我發現年紀果然不饒人,那些扣除掉身材健美與長相愛國的人士不論,其餘女生若不是愛上其他男生,也已經是名花有主,剩下的則是正在「穩定發展」中。

  算了,大叔就要有大叔的風格,老子什麼都沒有,就是錢多也就是了。

  我一直以為自己會這樣想,直到剛剛聽到了一件非常令人痛恨的一件事情,他媽的,我的組員竟然正在同居!!!

  同居阿,寶貝,是同居阿,就是那種「可以看到她日常生活裝扮」的生活阿,可以在生活中途「不小心做了原本需要精密規劃的碰巧尷尬事情」,幹你娘,真的是幹你娘的爽歪歪。

  而且最幹的就是,那個女孩子是屬於嬌滴滴的類型,就是那種你看起來不是天使就是白痴的天然呆(或稱為天然萌),天阿,要是換成我,我一定會瞬間規劃出「一堆巧合」,但很可惜的就是男主角不是我,我咧幹你娘。

  剛剛那個天然呆說:「哎,我(不對,我更正一下,她是說人家)......昨天兩點才睡」。


  我咧靠被,因為她正在等我組員洗完澡,哇靠,會不會太爽,大叔我真的敗了,我真他媽的敗了我。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字大 - 我觀董陽孜

  在董陽孜女士的作品於7月中旬展覽時,學生便曾經去觀賞過了,這一觀賞,的是此行不虛,總算是圓了四年來的一個遺憾。

  對於董女士的認識,開始於學生在輔大藝術系旁聽的其中一門課,那一門課是由現在未來書城的總經理,身兼知名作家、詩人、書法家等身份於一身的侯吉諒老師傅所教授,當時他在國內幾間大學裡面擔任短期的客座教授,巡迴授課。

  侯吉諒老師傅當年第一節課(也是學生唯一來得及聽的一節課),所講授的就是「書法」二字,而他評的第一人,正是董陽孜,他有一句話是寫在講義上的:「行外的人不一定外行,行內的人也不一定內行,可喜歡董陽孜之人,多半是行外的」。

   好大的口氣,也是好高的姿態,實際上,侯吉諒老師傅的個性溫婉極了,大有古風,有著胡適、鍾理和、林語堂這類文壇大毫特有的詼諧與大氣,他的文筆內斂, 個性開朗,卻不知何以對董陽孜女士的書作有如此批判,當時學生並不曉得董女士的書作乃何種型態,筆記抄著抄著,也就悻悻然的應付過去了,總打著主意,終有 一天得去見識見識,話停在這兒,那堂課的後半,老師傅專論書法,班上有習過書法的,多不過三年,也讓侯吉諒老師傅對學生大有好感,畢竟學生寫到了現在都還 在寫,這一論到了書法,一老一少,兩人的胃口倒很合得來。

  學生從小就學寫書法,臨的是歐陽詢、褚遂良的字,後來則偏愛王羲之,到了高 中的時候,最後一次參加印藝美展,才在張大千的字上面花了一點功夫,那所謂一筆藏鋒、橫掃千軍的書中氣勢,自盛唐以來,也至近代而改,改的是他們帶入了現 代的美學觀點,美則有之,霸則未必,大千的字就是如此,但那畢竟不是畫,在某些筆觸方面,大千喜歡古意,頂多在旁邊配朵荷花,栽片竹林,其餘的,均是蒼勁 的筆意。

  書法又講究氣勢,文章,有文氣,書法,有形勢,談到這,便牽扯到了中國自古一來的壞脾氣,那就是「以男為尊」的態度。

   我們可以看出至清末,出名的文人也不過頂出個李易安,其餘人等,清一色的男人,也造就了清一色的審美觀,李白評懷素:「飄風聚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 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位大如鬥,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那種風颯雨驚、落雪飛花的豪氣,成了行、草二書的根源,所謂飛白(乾濕)、濃淡 (輕重)、不透(墨多)、有止(墨少)等美評的來源,也就建構在這種大氣為佳的理念中,儘管侯吉諒老師傅曾經調侃過這種美學,但我們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對 於正統,有著一定的尊崇。

  而他也相信,唯有樸實無華,反璞歸真,才是正道,為詩為文,就都是這個道理,這一點,是學生最喜愛的,行文至今,還是保持著這個理念,尤其書畫詩文絕不以金相迄這點,學生最是激賞。

   出於對這個四年來的疑問,學生走了一趟高美館,當初奧賽黃金印象展出時,那個素白的十尺大壁,懸的是秀拉、雷諾瓦二位的大作,而這次展出時,改懸「九萬 里風鵬正舉」八個大字,旁的是「墨韻無邊」,這八個字除了「九」特別惹眼外,其餘的字學生看不太清楚,但那其中透出的雅逸,倒清楚的很,讓學生駐足良久, 現場許多遊客、雅士也停在這兒拍照,不少人士各自暗暗點頭。

  跟著展出的,有「任我適」、「心如水」、「陰陽」等書作,他們不約而同的有一種共通點,那就是大,尋常的兩個字,也寫的比學生的頭還大,錯縱橫入,不一而終,極有看頭,學生賞了幾幅後,不免埋怨起高美館畢竟不寬,這等書作放在這兒,倒是辱沒了這幾幅好字。

   其中有一幅非常震撼,那是單個字:「風」,至少三尺有餘,那筆致儘管沒有印象中那麼滄桑老辣,但實際上,學生看的出,這絕對是張大千的筆致,那個風右撇 入裡,成了「蟲」字的上劃,但是入裡的時候折了三轉,非常好認,差只差在張大千喜愛飛白這種筆法,而館內的這個「風」字卻是墨漬濃淡均勻,沒有了滄桑,卻 出現了一種行雲流水般的雅氣,為什麼盛名如董陽孜,也會落個拾人牙慧呢?董女士如果願意的話,再來個三十個不同的字型也都是易事吧。

   這就是董陽孜的美學概念之一了,在目前的大師群中,董陽孜可能不算第一人,她是明星,這多半為她招來不少怨妒,詩人一定是低調的,一窮二白,家徒四壁,才 是正常的,李賀為詩嘔血,猶不賣字,李白不願修文,落了個貶折的下場,所以樹大招風,在大師成群的藝術界、書法界,董女士的書法評價極為兩極,與其說她在 紙上寫字,不如說她在空間作畫。

  比方說「陰陽」二字,陰的阜字邊拖到了紙邊,把飄逸絕倫的陽字包了起來,評的好聽的,這個字就替了自己博了好綵頭,她果然是女孩子,自然得坤勝於乾,陽藏於陰,而空間感由於這阜字邊,多了種柔媚感,本來是直直的一行字,現在卻在內裡形成一個小宇宙。

   而評的難聽點的,這字就是帶著娘氣,為了架構而破壞了兩個字的起始,阜字邊原本得左撇,她卻是右拉,尾大斷不掉,說是濕燥,可拉的太長,說是飛白,又顯 的太直,說是濃淡,又毫無連理(連到下一個筆劃開頭),可以是大大失敗之作,甚至是入了魔道,再者陰陽由左起頭,這根本是莫名其妙,中國字均得右行筆不 是?

  那一幅「色即是空」大概是整館裡面最看的懂的了,畢竟她的「色」好認,還是個正楷,「空」的工字,也沒變形,但其餘的卻是拖拉無 定,一左一右、一左一右,遠看非常亮眼,近看卻滿臉糊塗,這是很常見的董陽孜,而這幾點,也讓所謂的老學究對她的批判越來越嚴厲:「你看看,這還像幅字 嗎!鬼畫符不是?」。

  這種批評在1990年左右達到了巔峰,當時董女士的參展多半是毀譽參半,並且極不受到師大美術派系(許多知名文 壇、畫壇中的祖師爺,不少在此任教)的歡迎,不過這基本上是單指書法一門的看法就是了,古人認為字最能表現自己的心靈,所以正楷端莊的,人就正派,字秀雅 的,人就溫和,字裡行間迭宕非常的,如龍蛇走筆、絕崖峭壁,那人就內藏乾坤、胸有丘壑,而如果論到了行書、草書,那學問就又大了。

  以 懷素、張旭來說,其實他們草的有理,儘管這有理的「理」,並不脫「喝醉」、「生氣」二門,但古人就對這味兒,越是狂草,就越有賞玩的價值,當這套標準落到 了董陽孜身上,不免顯的太過沉重,學生也說了,那是男人的審美觀,董陽孜特有的文雅在字間,失了氣勢,這一失就不得了了。

  中國的美 學,都講究氣,所以儘管我們是單色作畫,依舊給人無盡的美感,國家失陷了,馬遠、夏圭從此不畫完整幅,已示亡國之恨,後代便尊為「馬一角」、「夏半邊」, 古人又覺得,如果沒有山勢,那種滿了花草就沒有意義,因為那不對味兒,可洋人的那一套,反認為既然花草如此好看,你擺個山勢在那邊又要做什麼?

  洋人喜歡鮮豔、亮度、彩度、平衡等要素,後來又喜歡隱喻、明諭等分別,尤其是前四點,最符合西洋美學的愛好,所以我們看莫內的畫,會覺得他真是天才,他是怎麼在平凡無奇的水面上,增加那種隱約的反光,讓整幅畫面都亮了起來?

   針對後面而言,中國人就會覺得越是單調,越能看出你的功力,那邊兒放塊奇石,就顯得凝重,這邊兒灑點水,就顯得飄逸,這一筆一畫應才是功力凝聚之處,講 完畫面,又可以講畫品,比方說南朝齊的謝赫品書畫,就分了六品,那最上品,每一位都是「不可言諭,只得意會」,有所謂的「風範氣候,極妙參神。 但取精靈,遺其骨法。 若拘以物體,則未見精粹。 若取之外,方厭高腴,可謂微妙也」之說。

  而批董者,最常用的也是這一句,因為古人對於「取其精靈而失其神韻」或是「但取骨法而失其形勢」,兩者是最要不得的,因為這代表了那個文人譁眾取寵,乃蔡京、董育之流,因為你只要美,美完了就什麼都沒了,聽起來似乎是挺糟糕的。

  可惜,說來慚愧,目前我們所用的電腦裡面的字型,其實與古人大異其趣,與董女士的書法,卻有異曲同工之妙,畢竟造字通常都由操作員透過手動或掃瞄的形式,把造字的點陣存入電腦內。

   而且早期電腦在處理圖型的界面比較差,一般造字時都會由書法家或系統編程員本身在一張大型的方格字上寫字,然後再把表格數碼化成為一組16進位的數字, 再儲存進造字檔內,到了後來,才又分了點陣字與描邊字,描邊造字乃到Windows 2000年代才開始支援,當時系統內建的造字程式,不過是把點陣造字界面造出來的點陣字,透過描邊的演算法來把它轉換成為描邊字。

  這 些字沒有氣勢,也不需講究氣勢,需要講究的是工整與整齊,幾千字可以整齊劃一反而是重點,因而坊間開始出現標榜「向量造字」的造字程式,講究的有3點造字 或是4點造字,當時的生產商有便是現在大名鼎鼎的文鼎(造字精靈)和全真(全真造字),他們對於紙上的看法漸漸有了空間的雛型,而不單單受限於文體,後期 出現了大量的有趣字型:中空體、娃娃體、少女體等等,他們以數字來做規劃,而且整齊劃一,比較起以往的迭宕,現在的字體反而更像西洋美了

   話說,董陽孜成長在傳統家教甚嚴的家庭,她八歲開始學習書法,中學就得過國際書法獎。留美進修藝術中,仍不忘中國的書法,對董陽孜而言,傳統的訓練只是 培養她的基礎,能融匯東西文化走出自己的風格,才是她的驕傲,面對這些評價兩極的說法,或許對於董陽孜反而是種動力吧。

  學生也是接受傳統教育的訓練,但很可惜的,學生目前尚無法承認這種美感,不過換個角度而言,這不也代表了她總算圓了自己的夢,並脫出了中文字的框架嗎?

   侯吉諒雖評董陽孜,不過那可能出自於文人的風骨,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既然今天有「被」稱為第一,那麼自然得要評她一評,說來吊軌,侯吉諒卻喜歡臺 靜農老師的字,尊他為「臺老」,而董陽孜正是臺靜農的及門高徒,臺老師甚至被稱為「正楷第一」,是的,雖然走出了兩極化的境界,但畢竟師承一脈,究竟在董 陽孜身上出了什麼變化呢?

  聽說,有一回,臺老談得興起,曾在一方小紙片上寫下八個字交給她,並且慎重地告訴她,這是張大千的老師清道人(李瑞清,清末著名書法家)傳授給張大千的寫字祕訣:「胸有全紙,目無全字」。

  這一席話,奠定了我們今天看的董陽孜,果然,她沒有字,聽董陽孜自己說,多年後,她看自己的作品,覺得比較滿意的,也就是必須符合這八個字的意境,站在這一個論點看,我們今天看到的字不成字,或許,就有點她的道理了。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回應某大學學生的回家作業之經濟理論

  我們可以發現,這一篇文章中,其實是看似探討利率,實際上,則需要相當的引入各國狀況,以及引發這場討論的主要論點:凱因斯理論。

  話說,凱因斯是何許人也?

  有些書本是撰文以恭維這位二十世紀的天才經濟學家,他最重要的主張,莫過於展現在20-30年代時,在美國所爆發的經濟大蕭條時的經濟理論,即「越是保守投資,越是吝嗇消費,那經濟衰退率與失業率反而會越高」這個主要論點,所以他額外又認為當一個大環境陷入了群龍無首,不知如何反應的時候,身為一個大有為政府應該盡量主導市場消費率,而降低利率,使民眾不願意把錢儲存藏銀行中,進而投入經濟市場,就是一個很有效的手段。

  這份論點充分的實現強悍的一面,果然美國經濟市場從此之後順著這套模型,逐步走出困局,我們可以說這是成功,也可以說「經濟成長,首功當非凱因斯」,但不管如何,凱因斯學派也從此之後,被歐美無數國家金融當局奉為無上圭臬,這一點與古典經濟理論所倡導的放任主義,顯然頗有差距,但歷史上已經有了顯著的案例,所以後期的經濟學,大致上會在某部分中,順著凱因斯學派的觀念走,如調控利率的金融兼管單位成立等等(如美國的聯準會、各國的中央銀行等),就有凱因斯學派的影子在。

  現在,我們反過頭來看利率這個名詞,實際上,利率包含了所謂的名目利率與實質利率,在這同時,還有一個雙胞胎利率模型,稱為「市場利率」,但那主要形成於金融市場上,本文所討論的乃是名目利率之延伸狀況,依照著最宏觀的解釋,利率乃是在借款期間,獲得或支付利息的數額計算的利息,在這種宏觀經濟學觀點上,利率將是決定投資的重要指標。假如利率上升,銀行存款會增加,投資便會減少,造成國民收入的減少,而大部分教科書在談論這一章節的時候,習慣引用費沙公式,也就是實質利率是「 ir = in — p」( in = 名義利率, ir = 真實利率,p = 該段期間的實質通貨膨脹率)。

  假設一個家庭把1000元存進銀行1年,並獲得100元的利息。在年底其結餘是1100元,而名目利率則是每年10%。

  至於實質利率,則是計算了所獲得利息的購買力,是把名目利率以通脹率作調節。以上例而言,如果該年的通脹率是10%,在年底戶口裡的1100元,只能與1年前的1000元購買相同數量的貨品,因此其真實利率將會是0%。

  從這公式中所解釋出的利率問題,我們將可以比較清楚凱因斯的主要看法,在不景氣的時期,在物價飛漲的年代中,如果中央銀行貨幣供應不足(或擴大解釋為市場內通貨不足),造成了企業債務沉積,將會進而造成全社會的通貨緊縮與經濟危機,而且投資將今此減少,接著市場消費力持續不夠,也連帶牽連該國的經濟成長率,如果繼續調高利率,讓通貨更加緊縮,那麼就會形成一個無限的惡性循環。


  當年凱因斯學派主張的作法就是在不景氣的年代中,需要下「大幅提高貨幣供給額年增率,以大量供應資金給工商業,並應當儘量予以低利貸款」,和「故意製造一場強烈的通貨膨脹,使物價大幅度上漲,減輕債務」這兩帖猛藥才可以挽救危機。

  從這個論點開始,就切入了這篇文章所要描述的年代以及重點,我們姑且不論這篇2006年所寫的美國調升基本利率,造成美元相對緊縮而連帶提高美元幣值,美國因此在市場利率中更具有相對優勢的作法,反而使得美國在2009年初的現在,因為當年各國人士持有美元過巨,從而受雷曼兄弟牽連更廣的窘境,但我們不得不討論,凱因斯理論只有在一個地方吃過鱉,那就是亞洲地區,也就是文中所提的「王蔣論戰」的起源點之一。

  我們不得不先談起,實際上一九九○年代的日本經濟即是這個理論的有力反駁證據,自從日本的經濟在九二年泡沫化以來,日本政府即實施了一連串的刺激景氣方案,企圖促使經濟恢復活力。迄今日本政府共動用了超過一百兆日圓來振興經濟,卻沒有明顯成效,現在正面臨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景氣衰退:失業率上升、銀行壞帳暴增。

  雖然日本政府再次調低重貼現率接近零的水準,但企業投資意願仍不高;而金融機構在不良債權居高不下的情形,放款更為審慎。日本雖採寬鬆貨幣政策,企圖刺激有效需求,但因貨幣需求不振,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欲振乏力。

  何故也,多數學者認為,這與民族性是有關連的,亞洲投資者,或是亞洲的投資意願,實際上極為保守,我們白話一點說,會發現大部分投資者,是在有「後援」的狀況下,才願意放手投資,真正傾家蕩產投入金融市場上,用財務槓桿一口氣挽回頹勢的霸者,非常少見。

  而何謂「後援」,筆者想,銀行的存款數字就是一個很有利的「後援」,大陸的銀行存款也是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看見大陸金融市場擠兌現象非常嚴重,照道理而言,民眾再蠢都不能信賴這種不穩定的「寄放地點」,然而大陸民眾儲蓄率卻高達近87%,利率再低,願意存的還是願意存,這在歐美國家的觀點中,非常不可思議,我們甚至可以在許多好萊塢電影中都看的到相關的環境,常常主角一失業,就什麼都沒了。

  也就因此,這種利率的調控與否,甚至是調控後的效果,都是很難以絕對界定的,事實上,凱因斯本人也承認他的經濟模型中,存在一個「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因為根據經濟學理論,利率與投資之間存在著一種反向關係,當利率越低,投資數額就越高。不過凱因斯個人同樣也在一九二九年至三三年美國經濟大恐慌時發現,在某種時候,某種市場上,在利率非常低時,無論利率如何降低,也不再會影響投資,凱因斯表示此時貨幣政策已經無效,而這現象就是落入流動性陷阱之中,如上例的日本,就是此陷阱的受害者。

  利率調控如果一個不小心,弄巧成拙,還反而成為民眾的負擔,與投資熱錢的集中點,前者就是本文所要談論的,而後者指出,在經濟疲弱的時候,如果繼續維持幣值走貶(即過度引用凱因斯理論,實施通貨膨脹手法),那最終將在強勢貨幣大量買入賣出攻擊中,進而維持不住本國貨幣與強勢貨幣之間的固定利率,迫使市場利率自由化,而國際炒手便可於此時大量賣空,轉手出手時一夕致富,國家則於熱錢退出時蒙受巨大的損失,這種情形的最大案例,莫過於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其苦主正是泰國,兇手則是大名鼎鼎的國際炒手索羅斯。

  
  回到正題,本文中所引用「王蔣大戰」中的五鬼搬運法,雖然是將近三十年前時,由蔣碩傑教授與王作榮教授針對市場利率自由化與政府配合操作化的論戰,但時代相同,依舊擁有討論的空間,而儘管蔣碩傑教授的論點不全然是新古典經濟理論的奧地利學派,但我們或多或少,可以將他視為奧地利經濟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的爭論。

  從凱因斯的流動陷阱講起,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舉了一個例子,他說,如果把馬拉到河邊,但馬不喝水,光是拉馬到河邊也沒用。那這個例子來比喻利率,表示即使利率再降低,但如果產業投資環境並不佳,再低的利率也無法吸引他們借款,奧地利學派針對這一個弱點持續做擴大化論戰,又再度指出忽視時間因素,不僅過度膨脹貨幣作為價值儲存的影響,也將扭曲貨幣供給和信用創造對經濟變數的效果。

  簡單地說,將經濟波動的主因歸咎於不良準備制度下的利率操作,因為這些操作出來的信用,將讓企業家錯誤地低估投資資金的機會成本。隨著錯誤性投資的不斷累積,這些成本終將呈現出來,並迫使政府不得不停止信用的繼續創造。信用擴充帶來初期的繁 榮;但隨後的信用緊縮則帶來蕭條。奧地利學派並指出,貨幣(及信用)並非由直升機將錢從天上撒下,而 是必須經過銀行體系流通至各經濟單位。

  於是,能夠搶先取得新貨幣者,亦即在物價未上漲之前取得銀行貸款者,不僅將搶到物價上漲後實質貸款金額下降的利得, 也將因此獲得先於繁榮期進行投資的機會而獲得高利潤。獲取利潤之後,這些資金將回流到銀行體系,然後再貸放給後一批跟隨的生產者或消費性貸款者。這批繁榮 後期的貸款者,除了必須支付較高的利息和面對較高的消費物價外,更糟糕地,還將承擔即將到來之蕭條期的實質貸款的增加。換言之,政府在創造信用過程中,讓 有能力分配到新貨幣者攫取信用擴充的初期利益,然後讓一批不知不覺者與後知後覺者承擔信用緊縮期的損失。奧地利學派極力反對政府以創造繁榮的名義介入信用創造(利率操作)過程,因為它不僅遲早會招致蕭條,更借用價格波動製造出有利於權勢階層掠奪財富的重分配效果。

  這份論點正是蔣碩傑教授不贊成政府過度介入操作利率的主要論點之一(也是本文的新五鬼搬運法,新五鬼搬運法中額外增加了卡債、信用卡的問題),而蔣碩傑教授更指出前述的兩帖猛藥,不啻為「五鬼搬運法」與「金蟬脫殼法」。

  諷刺的是,當初與蔣碩傑教授所對立的王作榮教授,竟於於2009年時提出與當時蔣碩傑教授即為類似的看法,王作榮教授並批評消費卷的發放這種凱因斯理論的實踐(發錢給民眾消費,促進消費然後同時促進經濟成長),對於亞洲、台灣人民的消費習慣是毫無意義的--亦即主張至少在台灣消費狀況下,是需要自由放任,而不能依據國外理論模型來操作的--,他指出這種方式反而會造成「消費替代」的結局,這份觀點引用了喝咖啡的模式來進行討論:

  「人們平常每天喝一杯咖啡,不會因為有了消費券就改喝兩杯咖啡。人們固定的消費習慣很難改變,不可能因為發了消費券就改變習慣,當然更不可能因此而改變了投資習慣」。

  本文在這裡重現了這個問題,並因此呼籲政府應該重視利率調低所將帶來的困境,本文更提出了五點財務分配不均的論點,來指出這是變向形成對民眾造成負擔的現象,然而,不能調低利率,難道就需要調高利率嗎?從這裡開始,本文連帶也將使學生進行一種有趣而且極為嚴肅的討論。

  除了筆者於開頭所陳述的利率調高之問題,台灣新聞週刊亦曾經引述這份同樣的論點,並提出了「通貨緊縮是個比膨脹更可怕的敵人,緊縮會造成消費信心的瓦解。通貨緊縮與經濟衰退如影隨形,而且通貨緊縮會進一步加劇經濟衰退。雖然通貨緊縮使實質購買力增加(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東西),但消費者卻更願意儲蓄,不願意消費和投資,導致總體需求減少,然而,物價的持續下跌的結果,變相使企業生產、投資成本提高,迫使企業減少投資支出,縮減產量;市場需求的嚴重不足,又使企業不得不降價銷售,利潤水準下 降,使企業更不願意增加僱傭勞動力或提高工資水準,其結果會進一步引起企業員工和消費者對未來預期不佳,對於消費和投資進一步地減少。如此,形成一種日益嚴重的惡性循環」。
  
  是的,不管調高,或是調低,都將見證台灣政府執行決策以及擁有洞見與否的能力,這不僅需要主政者的智慧,更需要有時間的印證,誠如筆者在前述的2006年與2009年的美國一樣,不到那個時間點,很多事情將不能顯示出他真正的作用,此時,最壞的結局將莫過於「當作用還沒出現時國民便先受其害」,這是一個兩面不討好的局面,也是本文呼籲的真正重點。

  當我們回頭看看古典經濟理論的時候,其實我們也等於再度檢視蔣碩傑先生的學說,而這也同樣是檢視中國、亞洲自古以來的基礎看法,那就是盡可能的自由放任,而這種看法,是隱晦的,然而,卻又是人所共知的。

  亞當史密斯的古典經濟理論,雖然到底只能提出了「反對政府干預、讓市場機能充分發揮」並回歸到「市場乃由一支看不見的手所寫」這個看似簡單又帶點神祕空玄的結論,但比起先輕後重的凡事操控,中國很早之前就提出了「重視長期效果」的自由貿易理論,並認為與其用「飲鴆止渴」的短期操作,不如動作小卻能繼續持平的長穩作法,畢竟債務雖巨,只要持平開源,總有一天可以還清,但是舉債度日下,當無限堆積的債務塔崩毀時,局面只會更加嚴重。

   唐代的韓愈、宋代的蘇東坡,就相當提倡自由貿易的重要;而唐朝韓愈的弟子李翱所寫的《平賦論》也早就提出「提出降稅率可以增稅收的概念」,李翱在《平賦論》中寫道:「人皆知重歛可以得財,而不知輕歛之得財愈多也。何也?重歛則人貧,人貧則流者不歸,而天下之人不來,由是,土地雖大,有荒而不耕者,雖耕之然地力有所遺,人日益困,財日益匱」,這指出經濟的平穩為人,而非為財,為財便難以持久,難以持久的毛病,也將終究反撲己身。

  與其利率大幅調低引起民怨,以本文的觀點來看,不如使利率調控進入金融機構的自由競爭,政府應該設立一個基礎基準範圍即可(甚至是擴大基礎範圍),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藉由利率來集資,再藉由相對的集資所應付出的成本來進行操盤,這時民眾不受其害,反而可以享受自由競爭下的受益,而銀行也更須戰戰兢兢的面對危機,而非自由的放手一搏,再由投資者收尾。

  同時政府更不應帶頭喊出「不景氣」,並要求民眾、銀行同甘共苦,配合某某政策(如利率為零!),與其幻想政策「可能」、「即將」帶來的效應,不如於此時更為正視民怨,優先從生活品質、失業率、公共建設等可量化的公眾信心優先著手,再依次前進產業基準、兩岸合作、國際金融的議題前進,雖緩雖慢,卻將不失為良藥,亦不失為一泱泱大國面對不景氣時的正面態度,筆者相信,這或許才是民眾所樂見的。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參透天機的難度......

  有人說,「戲如人生」,說這句話的,多半是演員,或是退休的演員,或是過氣的演員,這些演員演不出半個屁,說這種似是而非的道理話,卻有八分像樣。

  他們認為,有時演戲演的,人生中也會發生,而他們則是選擇把這種在現實中發生的事情搬到舞台上,或是螢光幕前,所以他們正在「見證人生」,真是狗屎,這麼帶種的話,就把通告費也拿掉吧,把攝影機關掉吧,去吧,去舞台上見證你這沒用的人生。

  嗯......怎麼會說到這裡來了。

  其實我這幾天一直在想,這世界真的反了,最讓我起這種念頭的,除了幾位女性的朋友外,還有一位國中的同學,我想男人評斷男人的眼光,總是不準的,如果準的話,這世界上就不會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句話了,你看,短短的兩種職業,就可以有兩種標準,對吧?

  但是有些客觀的東西還是可以看出來的,在這庸俗的人世間,最容易被量化的,莫過於權、錢兩種。

  我發現這些周遭的女生,無一不例外,愛上的總是沒錢也沒權的傢伙,好一點的,沒錢沒權還帶張白痴臉,壞一點的,沒錢沒權還頂張大肚子,而且還檳榔煙酒齊全的那種。

  而那些女生也無一不例外,都是頗有姿色的.......


  這世界真的反了,對吧。

  我想,或許是一種高低差的反思,也就是說,如果今天要你選老婆,你會比較想要選1)村姑,2)女僕,3)女強人,哪一種?

  我最近才完成了這個構思,也就是說,其實一般男人幾乎都會選女僕對不對,更糟糕的一點會選村姑(因為調教起來比較有成就感,服從算什麼?從無知調教到X蕩才叫高明),但非常少人會選的就是女強人,為什麼?這不是很怪嗎,男人不是都會說娶個好老婆可以少奮鬥三十年嗎,真是奇哉怪哉。

  我找到這個構想後,後來我才慢慢釋懷,也不能說是釋懷,應該說我才慢慢得到答案,拿這個作對比,就不難了解一些很稀奇古怪的現象了,這來自於人性中非常難以避免的,一種高低差的審美角度,也因此,所謂的內在外在,常常都很可能會轉化為一種被平衡後的結果。

  舉例來說,他外表出眾,卻是草包,但是草包低於外表,所以可選,他外表悽慘(原諒我用這字眼),但是他有錢,可惜悽慘遠勝有錢,所以不可選。

  屏除掉有女僕個性的女強人但卻是個村姑這種百分百糟糕的答案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她是女僕個性,但是沒錢,可是女僕個性太優了,所以可選」這種邏輯就自然出現了。

  我們擴大一點來看,女選男,往往只是平衡點不太對,所以應該去找平衡點,而不能只有粗略分為內外在,因為那是狗屎,而且連女生都知道這是狗屎,我們回過頭來看,那男生比妳遜一點,而且家世沒比妳好很多,相處沒什麼壓力,而且他還比妳笨,所以好管,錢大家都差不多,所以你有權我也有權。

  ok......然後就順利平衡了,所以這男的只要哪一天我點頭了,就自然可以選擇在一起了。

  至於頭腦好,有身材,家世棒這種三高男,是隋棠那種人在選的,不是一般女生選的,一般女生會想要找白馬王子下嫁,是迪士尼還活著的時候,不是現在。

  那∼∼這樣想起來,女生真的夠笨的,為什麼這麼眼光短淺呢,找到好飯碗慢慢投資不是才對嗎?為什麼會為了什麼平衡還是鬼理由,就願意讓那長白痴臉的無用男親自己還跟自己說我愛妳呢?

  所以你沒看見這些女的,總是在失敗後還跟其他女的說:「我們是感覺的動物」。

  
  那些退休的演員,說什麼,我忘了,但他們是戲如人生,我卻是人生如戲,而且還不是遊戲的戲,是比較慘一點的,演戲的戲,而我也認為,這樣看人生,會比較自得其樂一點。

  畢竟,連卡內基三十年來說過的話,我們現在還在印證∼而且屢試不爽的現在,有什麼比分析更有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