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特務行不行 - 請欣賞~純正美式幽默的趣味



  這是一部好電影,要言不繁,筆者開宗明義的便可以指出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自從「荒野大飆客」後,很難得再度欣賞到這種純正美式風格的好電影,他很明白的指出,電影乃是娛樂事業的源頭以及終點,任何的任何情緒,都可以藉由這電影而放下,膠而不澀,節奏的搭配相當有一套。


  我想在提這部電影之前,可以機會糾正相當多影評犯錯的一點,這並非原創劇本,有很多影評在欣賞這部電影時總是會拿來跟史詩大帝國、驚聲尖笑系列作比較,或是跟王牌間諜做比較,我想這是相當對電影不尊重的一點,「特務行不行」(Get Smart)這部電影算是老影集了,他原意是用來諷刺以及戲謔式的詮釋 007系列電影,一般上來說觀眾比較熟悉的所謂皮鞋電話、噴火小刀或是微型殺傷力武器多半是這影集提供的,至於槍型打火機則不在此限,因為那是英國影集頑皮豹(真人演出的,不是卡通的頑皮豹)所提供的笑點。


  筆者印象相當深刻的,是主角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他是喜劇界有名的演員,說來慚愧,筆者最認識他的橋段,是王牌天神裡面的播報員,被金凱瑞給惡整導致胡言亂語,他精彩而幾乎自然的嘴形簡直讓人噴飯,比起金凱瑞而言毫不遜色,令筆者眼睛一亮,緊接著挑大樑演出的「40處男」、「王牌天神續集」等也是相當搶眼,筆者看完預告片後,最想見的演員便是他。


  在本片中,史提夫卡爾精彩的對白功力跟不苟言笑的神情謂之一絕,將冷面笑匠的功力發揮到極限,彷彿是勞伯狄尼洛在「親家路窄」裡面的演出,為了延續當年諷刺紳士型的007 演員,不得不精挑細選一位外貌正經卻少一根筋的演員,事實證明這真的是選的太正確了,便算是喜劇演員也得笑場的橋段,他老兄是笑都不笑,大家等著看他出糗時他偏偏成為英雄,他成為英雄的場面到了,他老兄又是偏偏出糗搭配劇中許多反諷式的劇情,特別邀請了同樣是字正腔圓的安海瑟威擔任主角,笑果自然加倍。


  看著劇中所有演員一絲不苟的將噴飯對白唸出,又彷彿天經地義一般的演出,實在不得不讓人驚豔,史提夫所飾演的探員86號尤其精彩,在他得知自己得以一償宿願的那一刻,聲嘶力竭的狂吼:「喔~今天真的是我最爽的一天了」後,又一表正經的走回來,當真令人不拍案叫絕也難。


  而安海瑟威(Anne Hathaway)所飾演的女主角探員99號則是再次突破她的螢幕形象,原劇本中,探員99號便是個風情萬種的大美女,當年的嗲聲嗲語到了現今由安海瑟威演出,雖然詮釋為冷豔,反而多了點時代感,亦相當的賞心悅目多了,至少也不至於淪為花痴,此電影中,探員99號以「整完型」的理由重新回來,與影片開頭的導遊介紹(天控機構已解散暗喻著幾十年前的影集下檔)跟服裝展覽品等(都是當年探員用過的)相當搭配,用意為喚醒老影迷的親切感。


  姑且先不論劇中形象如何,經歷了「麻雀變公主」、「明天過後」、「歌劇魅影」一直到了「穿著Prada的惡魔」、「斷背山」等電影,安基本上是個相當多產且多才多藝的女演員,筆者原本就很喜歡她清純浪漫的笑容,在歌劇魅影裡面的艾拉尤其適合,靈活的一雙眼睛與燦爛的笑容,讓筆者愛死了這位演員,而她不斷轉換形象的演出也相當精采,這次挑戰喜劇類電影與其說是回到老本行,不如說她反璞歸真的扮演好冷面笑將的搭檔角色,實在相當優秀。


  照例介紹完男女主角後,本片的製作人員也頗有來頭,其實好萊塢就這麼大,製作團隊只要活的夠久,多少都會是金牌保證,喔~執導過xxxx片啦,攝影剪接過xxxxx啦,掛個名都可以說是「優秀幕後製作人員」,本片自然也不例外,本片是華納出產的電影,導演為彼得席格(Peter Segal),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鐵男躲避球」這部電影吧,他在抓笑點的功力在本片中絲毫不馬虎,該老梗就是老梗,並不去避諱「舊瓶裝新酒」,這點筆者相當欣賞,這代表導演對劇本相當熟稔,知道加點什麼進去就可以了,之後的讓笑聲來填補吧,很多場面都是點到為止,觀眾幫演員笑,第一幕局長被史提夫打個正著就是一點,只有一個人淡淡的說:「這人似乎是局長呢?」便接過場鏡頭。


  劇情要說是老梗嗎,筆者認為應該說功力深湛,導演並不打算走豆豆先生的風格,延續了原劇本的故事架構,天控局特務「天字86號」麥斯威爾史麥特受命執行他個人最危險、最重要的一項任務:阻撓勢力擴及全球的邪惡犯罪組織「蓋不達集團」展開最新犯罪陰謀。


  很不湊巧,這正好也是他的首次任務。美國間諜特務局「天控局」的總部遭受攻擊,特務人員的名單也外洩,於是天控局長派出局裡最熱中間諜工作的特務「天字86號」麥斯調查。麥斯一直希望能跟由巨石強森飾演的天字23號一道出任務,但局裡派給他的搭檔竟是資深間諜「天字99號」,因為她是唯一身份沒有曝光的特務。 正當麥斯與「天字99號」即將解開「蓋不達集團」的主要陰謀之際,他們兩人發現「蓋不達集團」的計劃執行者齊格飛及幫手謝塔克正打算利用相關的恐怖組織來完成陰謀。


  急迫的時間下,實務經驗不多的麥斯已來不及武裝,於是他僅攜帶一些間諜小道具,加上一顆衝鋒陷陣的心,立志打敗「蓋不達集團」以拯救世界,所有英雄電影都是如此,導演說:「我們需要英雄!」,那麼自然就會有一個英雄出現,然而,當這英雄是個噴吹箭也會把吹箭給吸入嘴裡的怪傢伙時,這世界可當真不太保險了,從一開始的搖搖欲墜用十字箭想要解開手銬,卻不停射自己開始,這位小人物探員總是用最複雜的方式解開簡單難題。


  而有趣的地方就是往往他成功解決完後,不是把事情弄得更複雜了,就是碰巧因禍得福贏得勝利,導演他要求的是美國式的幽默,可見一斑,美式幽默習慣開黃腔,開下體、親吻、屁股、性交等的玩笑,但同樣的他們更堅持自然而然發生的笑料,我知道主角一開始絕對解不開手銬,但不知為何我就是想笑,拼命的笑,我也知道主角絕對不會跳舞,結果捧腹的是,他跳得出奇的好,甚至差點忘了目的,只為了回應安海瑟威的一句:「他只是一個傻傻的馬伕」而去邀請一位肥女來跳舞。


  種種情節詭異而又有趣的不停進行,該出糗的地方他老兄當真厲害,就是讓你笑得出來,而又同時一表正經的繼續脫軌,很多人喜歡在這一段拿來跟「王牌大間諜」做比較,其實,「小鬼大間諜」、「王牌大間諜」跟「風暴剋星」等,走的都是英式風格,那很好認,就是壞人一定很笨,他的笨註定他日後一定是死在愚蠢之下,主角夠蠢了,但是壞人壞的不夠徹底,腦袋又當真傻的出奇,所以主角最後當然贏了。


  好不好笑自然是見仁見智,但筆者對這類笑料敬謝不敏倒是實話,美式幽默有許多人也會誤解為驚聲尖笑式的,這裡筆者真不得不對好萊塢抱屈,驚聲尖笑等作品,用意跟電影與娛樂已經完全無關了,導演本身用意乃是在「諷刺這些電影實在有夠爛」的前提下而執導的,由於一段時間前,美國很流行殺人恐怖片,驚聲尖笑、H2O砍人節等等,「一個」殺手便可以搞的大家人心惶惶,有許多觀眾實在看不下去,便心生諷他一諷的心態,如此才有這些惡搞電影產生。


  笑料歸笑料,但是諷刺根據卻完全是心情,比方說看海灘遊俠不順眼,就給他狠狠扭曲進去,看湯姆克魯斯耍帥太過頭了,看霹靂嬌娃太做作了,就給他也不留情面的嘲笑,並沒有真的認真到什麼地步,當然品質也就同樣反映在視覺上,這跟美式幽默並不能劃上等號,真正的精髓是在很多小地方上的,構成一連串的惡搞,這種自然而然的有趣是不需要描述的,看了,就會笑,就跟脫口秀很像,那原本就是喜劇演員、當家花旦的重要特徵。


  劇中的邪惡組織雖然翻譯成「蓋不達」,但英文卻寫成Kaos(音同chios 混亂),翻譯為了要跟蓋達組織(qaeda)有點聯想之處,特別翻成蓋不達,其實還是有些許的出入,至於自殺藥丸的反問句,筆者尤其感到好笑,因為主角實在是太正經了,到後來的跟齊格菲二人的對答更是厲害,其實筆者心想觀眾一定很想知道他到底有什麼自信,可以說的這麼流暢,幾乎騙過了眾人,答案其實是沒有,然而就是因為沒有,結果反而更好笑,我們在「荒野大飆客」裡面亦可以看到相當類似的風格手法,這是筆者最喜歡的地方。


  為什麼要特別讓喜劇有深度呢?


  何苦來哉,想笑,就笑,這是很好的心態,娛樂電影如果為了深度而特別去搞,那下場一定會是四不像,像許多大陸電影一樣,為了華麗、深度、悲劇、英雄氣概而特別拍攝,結果只是尾大掉不了,害苦了自己,也傷了觀眾的眼睛,這些種種的要素,是憑空產生的,只要專注在你想表達的事物上,深度他自然會呈現出來,最佳的代表作「一路玩到掛」不就是如此嗎,那是自然而然出現的,由喜到悲一氣呵成,不必特別停留,這是多麼高明的手法啊。


  亞當山德勒相當著名的電影「萬用遙控器」也是,由喜到悲,他並非要觀眾去品嚐他的深度,但看到結尾,妳卻莫名其妙的掉了淚,這就是難得之處,造作的去揉捏,是絕對偽造不了的,當然,我們並不需要要求「特務行不行」要達到這種階段才叫成功,畢竟導演已經製造出他想要的氣氛了,這位平凡小人物,如何成為英雄,我們應該專注在他脫軌的演出,而不必額外給他點什麼,剩下的,留給主角發揮跟觀眾去想像就夠了。


  總而言之,該片是個不折不扣的喜劇片,筆者相信,他的成功,就是因為他把他自己定位為喜劇片,這樣就夠了,一氣呵成的笑,暢懷的笑,歡迎觀賞今夏最成功的喜劇電影之一,「特務行不行」,保證值回票價。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鋼琴之森 - 在反日情緒中,請讓我們反省不足......

  這部作品,不知道台灣有沒有打算上映,如果有的話,相信會深獲好評,我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們可以縱凡古今的來細說,台灣人好面子的文化,總是充斥在應該由寧靜、反思以及掌聲所構成的影片世界裡面,要命的是,由台灣媒體和觀眾所發出的掌聲,總會優先將寧靜給打斷,而批評~總是來的比反思還要多,可笑,也是可悲。

  君不見「穿著Prada的惡魔」、「慾望城市」這些美國相當受歡迎的影集,其實認真來說,看過的沒有幾個(尤其是女孩子),但只要問他們最喜歡什麼影集,唉呀,每一個竟然都會不約而同的往這些看似有名實則完全沒看過的影片靠齊,相同的還有什麼?「放風箏的孩子」、「天堂的孩子」等等,「在黑暗中漫舞」??似乎觀看這種東西後,水準以及人格價值都會顯著的提高,就像RPG 的世界一樣,你的什麼什麼素質上升了,這種結論又常反映在票房,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的收場。

  適才列舉的影片皆是如此下場,當然,惡魔那一片他的卡司實在太堅強了,所以暫時可以不被送入棺材,除此之外,可憐了這些大師的作品,其實,我們往往得去認真思考,有些事情,他內涵的意義將會比表面上的還要多了許多,這也是許多宅男族寧死不肯放棄動畫的原因,畢竟,相對於動畫的真正精妙之處而言,所謂的八大戲劇或是三立戲劇,觀之無異酷刑,不如看更好的作品,更細膩的表現手法,那才是真正的享受,ピアノの森(台網友暫譯為鋼琴之森,漫畫版則直譯為琴之森)這部動畫,如果可以的話,請務必觀看。

  會想要看的人,相信也無須由我介紹了,一看畫風很明顯的就可以知道,這是一色誠(或翻譯為一色真人)的作品,這位大師級的人物手創的作品個個是票房保證,比方說台灣觀眾較為熟悉的「花田少年史」、「跳躍吧時空少女」都是出自此人手筆,而台灣人也當真是不要臉,都用過爛聲優去搞砸,實在是諷刺,我們用這種粗製濫造下九流的手段去侮辱動畫的歷史實在廣泛又源遠留長到不可思議的境界,請原諒我口出惡言,那台版的花田少年史基本上就是一個笑話,莫大的笑話,就好像你拿著一桶屎從一色先生臉上潑下去然後又吐口痰跟他說他媽的你的東西我幫你改,感謝我吧這樣子......而更可悲的就是台灣觀眾,沒有去阻止也就罷了,還鼓勵這種行為,他媽的,那配音員該死,支持的家長小朋友也該撞牆。

  呼~~不好意思,一時把魯邦三世、烏龍派出所的怒氣也全都發洩出來了,認真來說,喜歡從小地方開始講,這就是一色的風格,他是位善於講故事的人,所以,如果當你把他的作品從溫馨直接降格至「市井小民」,那便是本末倒置,因為重點在於主角那被掩蓋起來的,磨滅不了的光芒,而非講述小人物崛起的成功史,此有先後之辯,不可不慎。

  動畫名為ピアノの森(Piano no Mori,琴之森),實際上,這是從《琴之森 - The perfect world of KAI (海的完美世界)》這部漫畫改編的,是由一色誠創作的青年漫畫,從1998年起連載於講談社旗下的雜誌《ヤングマガジンアッパーズ》,中途停載了一段時間後轉移到了《週刊早安》 上。創作過程上相當曲折,風波不斷,這跟講述紅酒的神之X基本上頗有雷同之處,慢畫的穩定創作,也至直到去年12月才又再度恢復。

  整體而言,《鋼琴之森 - The perfect world of KAI-》是一部描寫具有鋼琴才能的天才少年一之瀨海從不懂樂譜到成為年少有為的鋼琴家的故事。住在郊區的一之瀨海從小就喜歡到森林裡去彈一架被丟棄在那裡的鋼琴,劇場版裡面則以倒述法,由媽媽憐子說出這段與鋼琴結緣的故事,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海遇到了立志成為鋼琴家的雨宮,同時海的才能也被自己的音樂老師,曾經聞名國際的阿宇野給發現,因而參加了鋼琴演奏大賽。儘管在比賽中落選, 但海自身的鋼琴才能卻因此而覺醒,從而走上了立志成為鋼琴家的道路。

  漫畫版繪至到了成年後的繼續路程,而劇場版則專挑小學時期來畫,讓筆者想一提的是,那架鋼琴在森林裡面被雷劈中,而起大火燃燒的畫面,是所有支持者心中相當感震撼的一幕,那種融合了不捨、淚水以及哀傷的漸進手法,挑起了無數悲情卻又必須繼續走下去的手法,乃是一色最傑出的技巧,而那一幕並沒有被收錄於劇場版,針對此節,筆者不得不給予高度評價。

  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個相當高水準的動畫,由於牽扯了古典音樂,監製小島正幸(執導過Monster的名人)與動畫公司相當大手筆的請到了世界頂級的鋼琴家、2004年NHK交響樂團的音樂監督阿胥肯納吉擔任,為了處理過場中非常多的演奏過程,其中又要有精粗之判,也去請來了音大的學生演奏,收錄的古典音樂雖為科班的一個風格(比方說貝多芬,一定要從給愛麗斯、命運交響曲開始,孟德爾頌,則會從結婚進行曲等),反而不失其真實度,亦讓有學過鋼琴的筆者感到一陣懷念。

  故事的過場,極為平淡,這是日本劇場版動畫相當讓我喜歡的一點,平淡中見偉大,這是大宗匠的手段,而就算沒有偉大,至少你也能享受到,那些過場之間的美感,為了促銷(!?),當然也是因為音質剛好搭配的上,這齣動畫的配音員,一之瀨海與雨宮修平分別為上戶彩及神木隆之介,帥氣的阿宇野壯介則是搞笑藝人宮迫博之所配音,整部動畫從雨宮修平的轉學開始,也從轉學結束,並沒有拖棚的痕跡,而乍遇天才一之瀨海的那一刻,給觀眾以及雨宮內心的感動亦處理得極為高明。

  一開始原本只是遭到戲弄的雨宮修平,因而跟著海前往那神秘的鋼琴面前,而後看見了天才誕生的瞬間,而後更進而知道了阿宇野的存在,而後......帶出了這位天才鋼琴加阿宇野壯介輝煌的前半生與滄桑的後半生,五段式的演進,五段式的情愫,交雜成宛如交響曲般的精彩架構,編劇罕見的不去碰觸到男女感情內心戲,也不去強調友情,而是將這些東西用生活性的方法,逐一透露出來,淡淡的友情,深深的眷戀,對著鋼琴,對著家人,當憐子用著驕傲的眼光看著海的時
候,其實我們也同時可以發現,這位媽媽有多麼疼愛這孩子,而甚至連愛都不必刻意描寫出來,在平淡中構建神奇,此乃相當超妙的手法。

  劇情就是這樣,而在過場之間,大量的使用鋼琴音樂,襯托出雨宮修平認真的剛強型的彈法、用來襯托海的瀟灑與恣意般的輪指法,這些都是編劇精挑細選之後的感覺,其實一個成功的動畫,我想也只要這樣就好,值得一提的是劇場版中讓暱稱為廁所公主的譽子出場,如果只看劇場版的話,很難去不認為她是為甘草型的人物,當然她不是的,不過,以她為中心點出了何謂自己的鋼琴,卻也連帶點出了這部動畫的重心。



  筆者想要講的是,其實以初期的琴之森劇情而言,可以比這些收錄畫面都還精彩的並不少見,鋼琴燃燒那一段即是,但重點在於你想要強調什麼,對於雨宮的競爭心態,與海的恣意自由,這些連結點就是琴聲,是主角自己沒發現的,上天所賦予的才能,所以他自由,自由到反而不知道怎麼喚醒,所以他奔放,奔放到忘了拉住他,如果願意把單行本濃縮,那麼可以畫的自然很多,然而,這是不是就是編劇所要的呢?

  該動畫的成功便是在此,永遠記住,貪多,便會嚼不爛,見龍卸甲與江山美人這種悲劇性作品便是一例,大雜燴的全在一起是琳瑯滿目沒錯,如果我們讓海一路演到成人,究竟會有多少觀眾會在琴聲前駐足呢?

  對於編劇而言,找到了自己為來目標的海,與琴聲,是多麼的耀眼啊,勝過了更多可以描寫的東西,為了去形容阿宇野放棄鋼琴時的苦澀,儘管是自己的鋼琴卻也彈不出聲音,等到他發現了海可以彈出來後,他才發現上天將這才能又送給了眼前的男孩了,如果把前面這段過場拋棄掉,或是忽略掉,那麼動畫從此不能感動人心,為此,筆者才願意給這動畫極高的評價。

  筆者又想提出的看法是,長久以來,演技只能在無聲的世界中,才得底發揮到淋漓盡致,我們看看目前所有的戲劇,就會發現是不是多了什麼又少了什麼?

  比較起平淡如水的真實,在一片呼天搶地的哭喊、濫用關頭音樂的特寫、愛愛愛愛愛愛愛的鏡頭裡面,有多少是真的導演所說的「演員的演技很好」呢?敬業的套度或許有之,畢竟人都沒了演技了,那麼只好說是敬業,台灣的戲劇善用誇大的動作、誇大的字眼、自認為跟的上時代的時事引用來串連劇情,但把西瓜配上苦瓜再搭配蘋果的搭配,甜加苦又加甜的味道,反而遠不如平凡的一杯蜜茶。


  在演技是如此,配音更是如此,或許我們喜歡由演員配音,但以上那種誇張的態度往往更容易進入配音這種纖細的領域,國外的演員亦會幫動畫配音,達斯汀霍夫曼、莎朗史東等均有過經驗,不同於什麼唐從聖、康康等配音風格,國外的演員願意去扮演那位角色更勝於取悅觀眾,而這也將是動畫成名的原因,亦為台灣動畫界永遠不能出頭的敗音,誇大、搞怪,這些不過是細枝末節,可惜的是對於台灣動畫而言,卻是比黃金還要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