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蓋世奇才 - 電影的世代 將從劇情片逐漸走入紀錄片的年代(下)



  首先,這是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姑且不論大牌小牌、政治立場或是宗教意識,我們不得不先對影評人火行者致上敬意,火行者在網路的影評裡面,說不上是高級專業水準,但是她的評斷是非常廣泛的,並且是超然客觀的,相對於一些網路上狗屁倒灶的自稱為影評的東西,火行者這位影評人,用了簡單的形容,來概略介紹這個電影。

  而甚至也對大牌小牌等問題草草帶過。

  這是非常優秀且難能可貴的,筆者不諱言的指出,這部電影其實不需要太多言語介紹,第一,他是時事,或是說他曾經是時事,所以硬要拿去做評論,這是不公平也是不道德的(查理.威爾森依舊建在,今年74歲),第二,如同我在上篇所提到的,這種紀錄片,其實不需要主角,想要表達出來的,這位眾議員對於國家忠誠及對人類的熱愛,我想,才是具體表現。

  這個時事在現在來看,跟「戰地琴人」相當類似,觀賞前觀賞後,有著莫大諷刺的意味,時至今日,在片中對於美國幫助而感激涕零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現在已然成了世界上動亂最多的國家之一,後者紛亂不休不提,前者更是被美國轟炸到平均每五平方公尺便給T4n飛彈給翻過二次,可以說是遍體鱗傷。

  而筆者相當願意強調的是,這電影應該給觀眾帶來的正面性,911的情緒會給「世貿大樓」這部電影給挑起,宗教與種族的摩擦,會給「黑鷹計畫」等片給挑起,難能可貴的是,這部片本來極易讓外人去認為「喔~又來了,美國又強迫插手別國事務了」,但各位觀眾可以發現,導演卻巧妙的利用許多場景的幽默,來帶過這些或許可能令人尷尬的政治角力場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這種卡司後台比前景還要高明的電影,十分難得,這部片在後製上所要考量的,或許比演員要帶給觀眾的更多。

  該片由《偷情》導演麥可尼可拉斯執導,劇本則改編自作家喬治克萊爾的同名暢銷小說,算是一個社會寫實小說,而時事本身在1980年代是極為出名的,當然眾人皆知此為講述德州國會議員查理威爾森的故事,然而戲劇性的是這本小說足足花了30年才完成,而作家在電影上映前一年病死於胰臟癌,無緣見到電影問世

  為了滿足對政治戲的一個戲劇化詮釋,請出了湯姆漢克斯與蓋瑞葛茲曼(《我的希臘婚禮》、《王牌天神續集》)擔任製片,美術指導維特坎普斯特(《邁阿密風雲》、《挑戰星期天》);配樂師詹姆斯紐頓霍華(《金剛》、《靈異第六感》);兩度奧斯卡獎得主服裝設計師艾柏特沃斯基(《爵士春秋》、【豪情四海》);兩度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總監理查艾德倫(《星際大戰》、《空軍一號》);最佳剪輯獎剪接師搭檔約翰布魯(《偷情》、《甘地》)及安東妮亞凡崔米蘭(《醜聞筆記》、《美國天使》)……以及……

  以及,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s)的超強編劇艾倫索肯(Aaron Sorkin)擔任本片的劇情編寫,此人編劇裡最為大眾認識的,大概是「軍官與魔鬼」吧,他獨有的特色,莫過於快速的講完一場串的、高層次的、饒舌的官腔,有許多場景是查理周旋在國會、白宮的各個角落,快速的溜出一段話,有幽默的,有緩頰的,也有激昂的,但不管如何,都是恰如其分。

  這種手法在電影裡面常見,但要完整表演出來,讓湯姆漢克斯來詮釋,實在是相當明智的選擇,湯姆漢克斯的口白能力,與勞伯迪尼洛等老牌紅星相比毫不遜色,他皺著眉頭用力的念,讓每個字顯的足有百斤重量,便算是政客,也無法這麼思緒靈活,更遑論一口氣演練出來吧,搭配的蓋斯,菲利普西摩霍夫曼,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實至名歸。

  現實中的查理,花邊新聞一堆,假如我們認真在電影裡面,將那些誘人的場景抓出來與現實比對,將會發現當年脫口秀節目與新聞媒體將查理嘲笑的體無完膚,又由於此人相當喜歡美女以及酒,風流新聞從辦公室延伸到家庭,可謂風波不斷。

  與其花個報紙轉出這議員的風流(比方說教父的風格,讓報紙轉出來,上頭是各種新聞的手法),導演用了相當有趣的觀點來誤導觀眾,一開始的珍與父親共同拜訪時,鏡頭便不停繞著那些女助理打轉,跟著女助理剛講完一句爆笑的口號後,查理本人說了更逗趣的話:

  「如果妳願意送我每年一萬元,妳便可以稱呼我為貝蒂.蘇(Betty Sui)」,就這樣短短的開場不到十分鐘,歷經脫衣舞孃、緊盯電視、美麗助理與隨口一杯威士忌,一個活靈活線的威爾森議員便出現了,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為了強調女助理的美麗,儘管有點多花一筆錢,但給觀眾的震撼極大,尤其以台灣觀眾來說,可能不是很多人記得助理艾美亞當斯曾經在「神鬼交鋒」裡面試演鋼牙女布藍妲,但我相信台灣的觀眾一定會衝口就說出:「啊~曼哈頓奇緣裡的白癡公主」。

  榮獲全台灣女生為了愛面子以及趕流行,因而高居排行榜的「穿著Prada惡魔」,安海瑟威沒出來,但是比主角更美的愛蜜莉布朗,則飾演了珍,曇花一現,但該有的一個也不少,徹底的強調了,這部由美女、幽默來組成的優質電影,他或許沒辦法賣座成怎樣,但面面俱到,難得的小品佳作。

  用別的角度看,有不少影評在評論的時候,喜歡繞著最後一句話來做曲解。

  火行者會哭,正是應該對他致上敬意的地方,那句話,其實不代表什麼,有人說那是後悔,後悔當年沒吞下阿富汗的政權,這完全是屁不通的。

  好的音樂,好的結尾,好的電影,便足夠引人掉淚,為他喝采,最後一句話,除了體現出查理他本身對於這事件的一個惋惜外,逝者已矣,又如何後悔?

  換個角度來看,查理是為了幫助難民而去要求各位團結,團結起來看在不同神的面子上,幫個忙一起把該死的直昇機給轟下來,這是個頭兒,既然今天他這麼努力的要幫助這國家了,試問籌組十億元難,還是請總統顧問題出軍事佔領難呢,那既然都籌到十億元了,這決心難道只是個區區佔領一個落後貧窮的不到德州四分之一的領土可以解釋的嗎?

  冷戰期間,這種舉動無異讓美國百擔加斤,就算是可以解釋,深為眾議員的查理又該怎麼解釋當初的動機?

  這就是許多影評喜歡搞錯的一點,為了點出惋惜,還特別配了音樂呢,看不到就算了,而重建未果,導致阿富汗日後收留賓拉登這句話更是胡說八道。

  收留賓拉登純粹是宗教上的教義,伊斯蘭教需要善待客人,因為這是沙漠民族的宗教,沙漠上,可能擬出去十天八天的走,碰不到半個鬼,只要有人,就是朋友,只要有難,就得幫助,這是教義,不管賓拉登是好是歹,當然是政治立場上非常敏感,但如果當賓拉登他提出的是穆斯林的基本教義,那麼,妳該如何是好呢?

  尤其在地位上,他打的是吉哈德(聖戰)的名義,以索哈拉丁(聖騎士)的地位,提出這要求是不過份的,重建未果,讓阿富汗轉而仇視美國,這個畢竟只是臆測,但身為查理自身,為了這偉大的計畫無法完美落幕,這點遺憾,相信才是電影特別要幫這老人所吐的長氣吧。

沒有留言: